实用技术市场网

重金属捕捉剂技术

找技术项目,首选这里!国内一流技术信息服务网站!

重金属捕捉剂配方

:::分类技术查询:::

轻工金工类

 

工艺礼品类

 

益智玩具类

 

食品饮料类

 

节能环保类

 

能源燃料类

 

防水堵漏类

 

医疗医药类

 

建筑建材类

 

装饰装潢类

 

农副种养类

 

技术超市类

 

创业方案类

 

日用日化类

 

实用技能类

 

精选专利类

 

清洁消毒类

 

汽车用品类

 

实用资料类

 

首页 |公司简介| |加盟合作| |热门技术| |技术汇编| |技术大全| |付款方式|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轻工金工 > 重金属捕捉剂

【1】订购方式 >> 业务电话(支持微信):19922632048 19902156486 业务QQ:810204083

【2】发货方式 >> 微信或邮箱在线发送,如需邮寄,邮费另计。
【3】交易方式 >> 1、微信、支付宝、网银等在线支付;2、货到付款(货款5%手续费、快递费20元)。

 

重金属捕捉剂配方

 

重金属捕捉剂配方生产技术

 

技术概述:重金属捕捉剂是一种高效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螯合絮凝剂,产品由多种高分子无机网状聚合物、螯合剂和絮凝剂组成,通过多种螯合基团对重金属离子螯合,产生疏水性结构而沉淀;同时,在体型结构的高分子作用下,通过絮集和网捕作用显著提高沉淀速度和去除率,从而摆脱了线性螯合沉淀的缺点。本产品不含硫、磷、氮等元素,即使投加量超出推荐值,处理后的废水COD、总氮、氨氮、总磷值也符合排放标准,产品兼具脱色功能;絮凝体成型快、易于过滤,反应快速高效,操作简单,常温处理,适用于中性至碱性环境,减少污泥量效果好。可广泛应用于电镀废水、冶炼废水、线路板废水、选矿废水等行业,快速去除含铁、钙、镁、钼、镍、铬、铜、锰等重金属离子,达到排放标准。

特性:少量高效、反应稳定、操作简单
配方成分:高分子无机网状聚合物、整合剂、絮凝剂
外观气味:红棕色透明液体,轻微气味
比重:1.10-1.15
PH:2-4
工作温度:常温
处理方式:投加并调节pH至8-11,稍作搅拌后加入PAM或PAC自然沉降
处理时间:5s-2min
配比:0.05-1.0%,以实际实验数据为准

性能优势:
安全环保
不含硫磷氮等元素,化学性质稳定
适用性广
可快速去除铁钙镁钼镍铬铜锰等重金属离子
较宽的PH范围
常温处理,适用于中性至碱性环境
重金属去除率高
重金属螯合牢固无游离
去除率95%以上
反应快速高效
30s-5min内产生矾花,
絮凝快速彻底
添加量少,使用简单
0.1-1.5%添加量,产品使用成本低,操作简单

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
推荐工艺流程:
以0.05-1.0%重金属捕捉剂投加量加入废水→慢速搅拌,调节废水pH为8-11→产生细小矾花→加入适量PAM或PAC,浓度为50-200ppm为宜,搅拌均匀后自然沉降即可,根据上清液色度酌情调节重金属捕捉剂投加量。
注意事项:1.该体系重金属捕捉剂在酸性条件下破乳效果稍差,产生矾花的速度也较慢,可以适当调节废水pH为弱碱性;2.加入重金属捕捉剂产生细小矾花后再加入PAM或PAC,若无法产生矾花可以继续增大重金属捕捉剂投加量。3.如果废水浓度高难于处理,可以选择额外添加氯化钙、三氯化铁、聚合氯化铝、聚合硫酸铝等协助离子去除剂一起处理污水。

配方设计
本配方采用高分子无机网状聚合物 + 无硫磷氮螯合剂 + 协同絮凝剂的三元复合体系,通过螯合 - 絮凝双效机制实现重金属高效去除。核心设计原则如下:
安全环保:螯合剂选用羟基羧酸类衍生物(如葡萄糖酸、乙二胺二琥珀酸 EDDS),不含硫磷氮元素,确保处理后废水 COD、总氮、氨氮、总磷均达标。
高效稳定:高分子无机网状聚合物(如聚硅酸铝铁)提供立体网状结构,增强絮凝体强度和沉降速度;螯合剂通过多羧基 / 羟基基团与重金属形成稳定五元环螯合物,去除率≥95%。
工艺适配:产品 pH 设计为 2-4(酸性条件下稳定性高),使用时调节废水至弱碱性(pH8-11),确保螯合反应与絮凝过程协同增效。

应用工艺
推荐工艺流程
废水 → 调节pH至8-11 → 投加重金属捕捉剂(0.05-1.0%)→ 慢速搅拌(50-100rpm,30-60秒)→ 投加PAC/PAM(50-200ppm)→ 快速搅拌(150-200rpm,1-2分钟)→ 自然沉降(10-30分钟)→ 达标排放
关键控制参数:
pH 调节:弱碱性条件(pH8-11)可增强螯合剂与重金属的结合能力,避免酸性条件下螯合物分解。
搅拌强度:先慢速搅拌促进螯合反应,后快速搅拌加速絮凝体形成,确保矾花尺寸与沉降性能。
协同药剂投加:PAC/PAM 应在捕捉剂之后加入,避免电荷中和过度影响絮凝效果。

高浓度废水处理方案
对于重金属离子浓度>50mg/L 的废水,建议在调节 pH 前加入氯化钙(0.1-0.3%)或三氯化铁(0.05-0.2%),通过协同沉淀作用降低螯合剂用量。
若处理后水质仍不达标,可增加砂滤或活性炭吸附单元,进一步去除残留重金属。
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
原料检测
螯合剂纯度:采用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检测葡萄糖酸钠、EDDS 含量,确保≥98%。
高分子聚合物性能:通过粒度分析仪检测聚硅酸铝铁胶体粒径(100-300nm),确保絮凝活性。
絮凝剂分子量:采用乌氏粘度计测定 NPAM 分子量,控制在 1200-1500 万范围内。

成品检测
物理指标:比重(1.10-1.15)、pH(2-4)、外观(红棕色透明液体)。
化学性能:
螯合值:采用原子吸收光谱(AAS)测定,要求≥300mg/g(以 Cu²⁺计)。
重金属去除率:在 pH8-11 条件下,对含 Cu²⁺(20mg/L)、Ni²⁺(10mg/L)的模拟废水,去除率需≥95%。
环保指标:COD≤50mg/L,总氮≤15mg/L,总磷≤0.5mg/L,确保符合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表三标准。
稳定性测试
热稳定性:50℃恒温存储 30 天,螯合值衰减≤5%,外观无分层或沉淀。
光稳定性:UV 照射(波长 254nm,强度 100mW/cm²)24 小时,分解率≤2%。

应用案例与技术优势
典型应用场景
电镀废水:某线路板厂含铜废水(Cu²⁺浓度 30mg/L),投加本药剂 0.8% 后,Cu²⁺浓度降至 0.2mg/L 以下,符合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1900-2008)表三标准。
冶炼废水:湖南某有色金属冶炼厂酸性废水(pH1-2,Cu²⁺浓度 5mg/L),经调节 pH 至 8.5 并投加药剂 0.6% 后,Cu²⁺去除率达99.2%,出水水质稳定达标。

技术创新点
无硫磷氮体系:避免传统 DTC 类药剂可能产生的硫化物二次污染,确保处理后废水安全环保。
双效协同机制:螯合反应与絮凝过程同步进行,矾花成型快(30 秒内可见)、沉降速度达 20-30m/h,较线性螯合沉淀效率提升 50% 以上。
广谱适用性:对 Fe、Ca、Mg、Mo、Ni、Cr、Cu、Mn 等多种重金属离子均有效,尤其对络合态重金属(如 EDTA-Cu)去除率显著优于传统药剂。
本配方工艺通过三元复合体系设计、分阶段合成工艺与协同应用技术,实现了重金属捕捉剂的高效性、环保性与经济性的统一。产品性能指标满足电镀、冶炼、线路板等行业废水处理需求,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与推广价值。建议在中试阶段重点验证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最佳投加量与反应参数,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撑。

技术服务:重金属捕捉剂配方技术资料费280元,包括详细技术配方、原料介绍、生产工艺、技术指标、使用方法等,技术配方成熟,经过工业化生产验证,性能稳定,适用于规模化生产,提供免费技术指导。

 

上一技术:脱硫废水高效复合处理剂配方技术

下一技术:无机除氰剂配方技术

[购买方式] [返回首页]


版权所有 复制必究